147 8756 8062
联系人:24小时客服
手 机:147 8756 8062
电 话:147 8756 8062
地 址:缅甸联邦第一特区果敢老街市双凤塔往老百胜方向50米
1750年,乾隆生病,皇家太医们治了很久却没有好转,一乡下郎中把脉后,大哭道,“没救了,没救了!”乾隆听罢,哈哈大笑,“赏!重赏!” 黄秀才戛然而止的科举之路 这个土郎中可不是普通人,他为乾隆看病之前,已经因为医术高明闻名于世,他就是清代被称为“黄药师”的黄元御。 黄元御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,家中从政为官的人很多,所以家族对于黄元御的期望也是考取功名,入仕为官。 聪明的黄元御没有辜负家族的期望,在15岁时就考中了秀才,有“小神童”的称号,被父母寄予厚望。 可是天不遂人愿,在黄元御16岁时生了一场病,眼睛红肿,充满血丝,甚至睁不开眼睛,后来,由于郎中误诊用错药,导致黄元御左眼失明。
在古代,五官端正是入仕为官的基本要求,左眼失明的黄元御失去了参加科举的资格。短短几天的时间,黄元御的人生发生了大逆转。 黄元御投身医学 十年寒窗苦读付诸东流,科举之路戛然而止,巨大的打击让黄元御意志消沉,整天躲在房间里,不肯出门,而且经常酗酒,身体状况变差。 有一天,黄元御的一位朋友来看他,朋友看到黄元御的情况后,感到十分惋惜,但同时鼓励他振作起来,把精力投入到一项事业中去,成就一番作为。 朋友的话让黄元御看到了希望,他痛定思痛,经过慎重思考,决定弃文从医,实现“ 生不为良相济世,亦当为良医济人 ”的目标。 因为有良好的文学功底,黄元御研读医学典籍非常轻松,《难经》《素问》《伤寒论》《杂病论》《黄帝内经》《本草纲目》等等典籍,他无所不读。
很快就入了门,再加上拜师学艺和全身心投入,黄元御渐渐掌握了医学的法门,后来得到清代名医刘大吉的真传。 刘大吉也是黄元御的朋友,非常同情他的遭遇,对他倾囊相授,黄元御的医术突飞猛进,后来两人一同供职太医院。 黄元御潜心研究,笔耕不辍,他先后注解了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等医学典籍,纠正了后世注解中的很多错误之处,对医学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。 因为黄元御总是能用小药方治疗久治不愈的大病,所以黄元御“神医”的名号慢慢流传开来。 乾隆皇帝玩“捉迷藏” 医术精湛的黄元御并不在乎名利,他一心只想为百姓看病,尽自己所能解除百姓们的病痛,减少误诊致人死亡的事情发生。 黄元御治病很有自己的特色,他尽量不用药,或者少用药,而且经常用小中医方剂治疗大病,收费合理,甚至不收费,百姓们非常信任他,经常有百姓带着行李,长途跋涉找他看病。
1750年,39岁的乾隆皇帝患病,太医院的太医们给乾隆调理了一段时间,病却不见好转,反而有隐隐加重的感觉,太医们深感责任重大,虽然没治好,也得想办法。 一位太医推荐黄元御给乾隆看病,乾隆得知后,并不相信民间郎中,但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,他还是听了太医的建议,召黄元御进宫。 传召的人员到达黄元御家中后,发放了赏赐,传了御旨,但黄元御分文不取道:“小民乃一介乡野郎中,籍籍无名之辈,怎敢上达天听,为真龙天子看病?”拒绝进宫为乾隆看病。 得到回信的乾隆有点生气,但是更加激起了他的好奇心,想知道黄元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这次,他再次传召,直接授予黄元御5品顶戴花翎,供职太医院。 这次,黄元御不能再拒绝,立刻起身前往紫禁城,但是乾隆仍然不信任民间郎中,他让一位宫女躺在床上,拉上床幔,只露出来一只手臂,让黄元御把脉,而乾隆躲在屏风之后观察。
黄元御搭脉后,大惊失色,这分明是女子的脉象,额头冒出冷汗,十分紧张,不知如何是好,他努力让自己镇静下来,不知不觉,时间过去了很久。 一旁的御医问黄元御:“皇上的病该用什么药方呀?” 黄元御没办法,只能实话实说道:“龙体凤脉,草民无法医治!” 一旁的太医也被蒙在鼓里,怒斥道:“胡说,皇上乃千金龙体,怎能为凤脉?” 黄元御不再说话,这时乾隆从屏风后面走出来,哈哈大笑道:“赏,重赏!”众人这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。
黄元御为乾隆治愈疾病 虽然黄元御感觉自己被戏耍了,但是却不能发作,他接着为乾隆把脉,得知乾隆其实并没有大碍,只是药吃的太多。 是药三分毒,药物毒素排不出来,所以症状一直没有缓解。黄元御开了排毒的方子,没过几天就痊愈了。随后,乾隆把黄元御正式召如太医院任职。 后来乾隆亲自手书“ 妙悟岐黄 ”匾额,送给他。本来仕途大好的黄元御,走上行医济世的道路,同样收获了人生的惊喜,实现了人生价值。
技术支持:概念网络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