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7 8756 8062
联系人:24小时客服
手 机:147 8756 8062
电 话:147 8756 8062
地 址:缅甸联邦第一特区果敢老街市双凤塔往老百胜方向50米
1900年11月6日,河北保定城南凤凰台,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处决正在上演。直隶总督廷雍被两名八国联军士兵押解至此,即将接受斩首之刑。这位曾经呼风唤雨的封疆大吏,此刻却沦为砧板上的鱼肉。他的结局,不仅震惊朝野,更是激起了国人的愤怒。然而,这只是这段尘封往事的开端。
【从容赴死的背后,是怎样的人生轨迹?】
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廷雍被押解的那一刻。照片中的他,没有半点惊慌失措的样子。相反,他昂首挺胸,面无惧色。这位曾经的封疆大吏,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什么叫“士可杀,不可辱”。
可谁能想到,就在几个月前,这位爷还是呼风唤雨的直隶总督。作为清朝九大封疆大臣之一,廷雍掌管着直隶(今天津,河北大部与河南、山东小部)的军民政务。这个位置,在清朝可是仅次于皇帝的存在,被称为“大清疆臣之首”。
说起来,廷雍可不是什么酒囊饭袋。这位满洲正红旗的贵族,不仅官居高位,还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主。当时义和团闹得正欢,廷雍二话不说,直接站队支持。他的想法很简单:拳民能打洋人,那就是好同志!
【一念之差,从天堂到地狱只需一步】
廷雍这一站队,可就站到了悬崖边上。当时的清廷,已经腐朽不堪。慈禧太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,不惜带着光绪皇帝西逃。在逃跑的路上,她还不忘发布一份《罪己诏》,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义和团和地方官员身上。
这份《罪己诏》,实际上就是廷雍的死刑判决书。慈禧太后为了讨好八国联军,不惜牺牲自己的臣子。这就是封建王朝的悲哀,也是廷雍命运的写照。
可廷雍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弃子。他上任后,八国联军已经兵临城下。可这位爷不管那些,依旧我行我素。他做了一件在当时看来很“英明”,但在后来看来很“作死”的事:下令把保定城里的洋教徒全抓起来,然后在城外的凤凰台上演了一场“斩首大戏”。
【从总督府到刑场,一场荒唐的“公审”】
这下可好,八国联军一听这事,直接气炸了。他们想:好啊,你敢动我们的人,那我们就让你也尝尝这个滋味!
于是,1900年10月16日,八国联军占领保定后,立马开始了大搜捕。廷雍很快就被逮住了,关进了北大街的福音堂。这位曾经呼风唤雨的封疆大吏,一下子就成了阶下囚。
11月6日这天,八国联军把廷雍押到了直隶总督署大堂。你别说,这些洋人还挺会玩的,居然搬出了《大清律例》来审判廷雍。这场审判,说白了就是走个过场。
最后的判决结果一点都不意外:廷雍被判处斩首。理由是“纵拳杀西人,烧洋房”。这帮洋人还挺有意思,特意把刑场选在了凤凰台,就是廷雍之前处决洋教徒的地方。这叫什么?这叫“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”。
【能文能武的满洲贵族,如何沦为阶下囚?】
说起廷雍的遭遇,街头巷尾的老百姓们议论纷纷。有人说,这位总督大人也太倒霉了,刚上任就碰上这么大的事。也有人说,谁让他支持义和团呢,这不是自找的吗?
可细想一下,廷雍的悲剧真的那么简单吗?他上任时,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,他的前任裕禄一个想不开,自杀身亡。朝廷一看,这可不行啊,赶紧把廷雍推上了总督的位置。这下可好,廷雍成了那只被推到火上烤的鸭子。
【最后的风骨:一张照片定格了历史】
就在廷雍被押解的时候,有人拍下了那张著名的照片。这张照片后来广为流传,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见证。
照片中的廷雍,没有半点惊慌失措的样子。相反,他昂首挺胸,面无惧色。这位曾经的封疆大吏,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什么叫“士可杀,不可辱”。
这张照片传开后,不少人都被廷雍的精神所感染。毕竟,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能有这样的气节,实在是难能可贵。
廷雍的死,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。作为庚子之变中被八国联军斩首的最高级别官员,他的遭遇让清廷上下都感到震惊和愤怒。
有人说,廷雍的死是个人悲剧,也是时代的悲剧。他支持义和团,下令杀害洋教徒,这些行为在当时看来或许是爱国,但在今天看来,未免有些偏激和残忍。有人说,廷雍的结局,折射出的是整个清王朝的腐朽。一个失去判断力的朝廷,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,既无力抵抗,又无法妥协,最终只能以牺牲自己的臣子来换取苟延残喘的机会。
技术支持:概念网络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